發布時間:2020-05-13 作者:管理員 來源: 閱讀:64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和浙江嘉興
黨綱誕生,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背景
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別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于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后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后,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下旬,除旅法小組因路途遙遠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陸續抵達上海。由于當時革命活動處于秘密狀態,所以,參加會議的外地代表,統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學暑假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內。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于黨的“一大”召開于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中共一大的會址——
進入館內,出現在黨員們眼前的就是當時與會代表的頭像,以及左手邊一面鮮紅的黨旗,時刻提醒著黨員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接著黨員們繼續向內參觀了《偉大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陳列》展區,展區由“序廳:起點”、“第一部分:前赴后繼救亡圖存”、“第二部分:風云際會相約建黨”、“第三部分:群英匯聚開天辟地”、“尾廳:追夢”五個部分組成。展覽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進行敘述,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背景、過程??粗虾V泄惨淮髸防镎故镜臍v史圖片、資料,陳列的雕塑、文物,一幅幅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的畫面鮮活、生動的浮現在黨員們眼前,激勵著黨員們繼續前進。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上海
制定了第一部黨章,明確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二大會址位于上海市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這里當年是中共中央局宣傳主任李達的寓所,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秘密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廣州
黨章第一次修改,并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政治上的獨立性。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 上海
黨章第二次修改,大會著重討論了無產階級在民族革命運動中的地位,提出了中國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 漢口
修改黨章,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明確了黨的組織建設的基本框架。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 蘇聯莫斯科
唯一一次海外舉辦的黨代會,并修改黨章。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延安
《論聯合政府》提出黨的三大作風:理論聯系實踐,密切聯條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黨章中增加總綱,形成黨章框架范例,并首次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 北京
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明確了全面建設現代化的主要任務。
==============================
中共八大(1956年9月)
北京太平橋大街政協禮堂
中共八大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任務。對黨的組織機構也作了一些新的規定。首次規定黨的代表大會實行常任制,“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延續至今。
中共九大(1969年)、十大(1973年)
黨的九大錯誤肯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黨的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的錯誤,肯定了“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
中共十一大恢復了八大關于把中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提法。規定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地方縣以上、軍隊團和團以上各級黨的委員會,都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
========================================================
中共九大到中共十一大,這期間的黨代會受到了文革影響。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 北京
科學定位并闡釋毛澤東思想,并由鄧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標志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式確立。報告系統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在各個領域的基本任務,確定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綱領。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 北京
系統地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經濟建設(核心),兩個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北京
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 北京
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
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 北京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明確了黨的“兩個先鋒隊”性質。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 北京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中共十八大
2012年11月 北京
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制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我們毫不動搖的行動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