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dtvh"></address>

                  <form id="bdtvh"></form>

                    不知黨史,何談黨建!

                    發布時間:2020-05-13 作者:管理員 來源: 閱讀:43

                    黨政文化建設中不免有光輝歷程墻

                    1921年的中共一大到2017年的十八大

                    1921年中共一大

                    image.png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作為兩者結合產物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相繼成立,建黨條件基本成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開始醞釀,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正式開幕,最后一天會議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927八一南昌起義

                    image.png 

                    八一南昌起義,指的是192781日由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南昌發起的針對中國國民黨反共政策的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賀龍在事件后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當中還有第20軍的蘇聯軍事顧問庫馬寧。

                    19337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30日的建議,決定8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1931年九一八

                    image.png 

                    image.png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9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1934年10月-1936年長征

                    image.png 

                    image.png 

                    兩萬五千里長征是指在193410-1936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

                    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踏上長征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地向陜甘革命根據地會合的戰略轉移。

                    抗日戰爭

                    image.png 

                    image.png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箲饡r間從19319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完全侵占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19377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12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后,12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8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946-1949解放戰爭

                    image.png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是指19466月至1950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主要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800余萬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具有偉大而深遠的影響。

                     

                    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912日開始,同年11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

                    戰役結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遼沈戰役的勝利,空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也為東北我軍入關組織平津戰役提供了良好契機。

                     

                    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云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于1948116日開始,19491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春鹨鄣膭倮?,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臺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1129日開始,1949131日結束,共63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個戰役。這一偉大勝利,是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的結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業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從此寫就新的歷史篇章。

                     

                    1949新中國成立

                     

                    image.png 

                    194910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

                     

                    image.png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7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953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image.png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于1979217日至316日爆發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采取敵對行為。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占領了越南北部20余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后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后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并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image.png 

                    19781218-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口號,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襲的"文化大革命"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還要進行多次的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

                     

                    中共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

                     

                    image.png 

                    20121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黨的十八大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必將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里程碑而載入史冊。鮮明回答了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全面闡述了過去十年的輝煌成就和實踐經驗,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鄭重選出了年富力強、奮發有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保證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習近平同志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奮發有為的領導干部進入中央領導機構,充分反映了我們黨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中共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

                     

                    image.png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主席從13個方面做匯報。中共十九大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大會最重要的歷史性貢獻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是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科學理論,也是認識中國、解讀中國的根本指南。


                    欧美激情乱伦,国产无码福利,亚洲AV麻豆成人无码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